中国版“火箭筒”(bazooka)在9月24日祭出配资市场,点燃资本市场情绪,上证综指和香港恒生指数均涨超4%。
北京时间同日18:00左右,中国资产ETF美股盘前涨幅扩大,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涨超15%,2倍做多沪深中国互联网股票ETF-Direxion涨超11%,kraneshares中国海外互联网ETF、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涨超5%。
多家海外投行、资管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反弹的可持续性仍取决于财政政策发力,投资者的焦点转向10月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海外对冲基金大举买入
两家欧美资投行PB(主经纪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午海外对冲基金资金已流入,主要买入大消费,而午盘后对冲基金资金大幅涌入,尤其是伴随着下午欧洲开盘,白酒(茅台、五粮液)以及高股息板块被大幅买入。不过,长线资金(long-only)行动较慢,仍处于观望状态。
高盛方面表示,此次政策利率和降准同步大幅下调,并进行罕见的政策宽松指引,显示出决策者对经济增长阻力的担忧。该机构认为,这预示着未来将出现新一轮政策宽松,以支持实体经济。尽管如此,更多的需求端宽松措施(尤其是财政宽松)可能仍然是必要的,这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机构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将有一次25BP的降准,并维持对2025年进一步降准、降息的预测(2025年第一、三季度各降准25BP,第二、四季度各降息10BP)。
除了降准、降息以及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引爆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央行宣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二者未来都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过去市场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增量资金不足,现在央行创设的这两大政策工具直接针对股市,首期分别为5000亿、3000亿,这些会引导股民资金入市。
他提及,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2.25%,那么只要上市公司的分红收益率高于其股东的融资成本即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就有动力去融资买入自己的股票;基金、保险的投资组合的分红收益率如果超过2.25%,它们也有动力去融资买入股票。这里的变量就是上市公司(或投资组合)的分红收益率。所以,分红收益率在2.25%以上的股票会获得更多的资金青睐(这类股票并不少,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分红收益率约为3%),或者说这些股票能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资金支持。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冉黎黎)9月24日,钢铁板块掀涨停潮。
建银国际首席港股策略师赵文利对记者称,在新政策下,预计相关机构可将合资格债券、中后端、流动性较差的股票ETF以及沪深300成份股和央行流动性较好的国债、央票进行互换,之后于公开市场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于股市。“我们认为这项政策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此外,回购相关政策有望提振股东信心,稳定股价,促进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
消费、高股息、互联网受关注
当前,海外对冲基金的资金可能是外资流入的主力军,且行业偏好较为明显——消费、高股息、互联网。
某海外对冲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对A股而言,缺乏资金流入是一个问题。公募基金的募资额过去一年都处于低位,新政策提供了新增资金,这是投资者乐见的。
该人士也提及,在昨天的大涨过后,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倍数仍仅为9.3倍,低于合理估值约10%。如果能够ERP(股权风险溢价)能够进一步降低,估值还能继续上修,可能会带来更多上行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周二成交量创下5月以来新高,接近2500亿港元,前一个月单日成交量往往仅600亿~8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一举突破19000点大关。
“A股当日成交量逼近1万亿元,香港的成交量增长更加极端,由于海外投资者低配中国,加仓一般会先从港股开始,加之美联储降息将更先利多港股。”某大型美资投行机构业务人士在周二的客户会上提及。
他表示,对冲基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仓位仅为6.8%,创五年低位,比今年2月还要低,比今年4月~5月时的高点低约1%,还有很大增持空间。同时,当前港股的业绩驱动力更强于A股——MSCI中国在2024年上半年的收益同比增长12%,而全部A股和沪深300的收益则分别同比下降4%和持平。因此,业绩驱动了恒指近期的结构性行情。
嘉盛集团资深策略师斯科特(DavidScutt)告诉记者:“本周港股继续大幅突破,周一盘中价格在8月30日的高点18160有所停留,然后反转走高,这表明这可能是开始做多的点位。上行方面,关键的18476点和18766点已经被突破,后续将为重新测试5月高点19559点打开想象空间。”
财政政策成为后续关键
尽管货币政策方面已经祭出“火箭筒”,但财政政策始终是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激活实体经济的关键。
富达基金管理(中国)联席投资主管、基金经理聂毅翔对记者表示,昨天真正超预期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流动性支持政策方面,明确增量利好大盘股和高股息股票。货币政策已经超预期,后续市场表现是否可以持续,主要观察财政政策是否同步发力。
“如果企业总体盈利无法得到改善,在利率进一步下行后,资产荒将可能加剧,稳定高股息和高流动性的大盘股票将更具投资与配置价值。在未见财政端进一步发力之前,我们继续看好高股息股票和大盘高流动性股票;对消费和地产板块继续保持谨慎。展望后市,期待后续财政政策发力以及年底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作出积极定调。”他称。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表示:“面对房地产市场下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以及地缘政治挑战,我们认为中央政府的财政刺激和改革应当优先考虑。”
他表示,政府可以提供直接资金来稳定房地产市场。此外,政府可能会增加养老金支付,还可能增加转移支付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制定更长期的解决方案。
9月14日~21日,剔除中秋节假期扰动后,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较2019年同期降幅仍进一步走扩(-65.4%vs.前周值-62.7%);二手房方面,同期15个样本城市二手房销售面积相较2019年同比由正转负(-8.8%vs.前周值5.6%)。
高盛投行认为,央行表示将下调存量贷款利率约50BP,将每年为按揭贷款者节省约1500亿元的利息(低于此前高盛预期的约2500亿元)。“政策制定者预计,这一举措将惠及约5000万户家庭,或约1.5亿人,约占中国城市家庭总数/人口的中等水平比例。这意味着每户家庭每月约可节省250元的按揭贷款利息,大致相当于2023年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3%,我们认为这可能会适度改善家庭现金流,并刺激消费。”但该机构认为,如果要扭转预期,需要至少5万亿元的增量资金,3万亿元用于房地产去库存,2万亿元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债务负担。
中金公司统计,9月第4周新增专项债拟发行规模超5000亿元,专项债发行进度大幅提速,不过今年4月以来基建中标及新开工虽有好转,但9月环比有明显放缓,同时从项目新开工传导至施工端需一定时间,预计年内基建投资增速或小幅低于去年的8.2%。
多家机构认为配资市场,仍需要密切关注四季度的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尤其是会否进一步调高财政预算、增加国债发行力度。同时,11月的美国大选亦值得关注。